2025年10月22日,我院成功举办了一场题为《学术写作能力是怎样“炼”成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焕灵教授主讲,由我院刘海兰副院长担任主持人,共65名研究生积极参与。

马焕灵教授结合自己从硕士阶段至今的学术成长经历,系统梳理了学术写作能力的养成路径。他以“环境·认知·思维”为框架,阐述了学术写作不仅是对知识的输出,更是对思想的提炼与表达。马教授从早期的《教育管理体制与民族文化变迁》《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与未来》等研究起步,到近年来聚焦于教育法治、教育惩戒、学科交叉、家庭教育等前沿议题,展现了学术写作如何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展而不断深化。

在讲座中,马教授分享了学术写作的十大要点,包括“选题要有问题意识”“高质量模仿是写作的基本功夫”“论文要讲理,文理情理事理三理相通”等实用建议。他强调,学术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积累、不断反思、勤于实践的过程,鼓励同学们“以农民的信心去挖掘”,在学术田野中深耕不辍。
本次讲座不仅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写作指导,也激发了大家对教育研究更深层次的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马教授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研究实际,受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刘海兰副院长发表了总结讲话。她首先代表教育科学学院,对马焕灵教授的倾情分享表示诚挚的感谢。刘海兰副院长指出,马教授的讲座为在座师生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学术写作能力的“淬炼”之路,令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教育科学学院将持续举办此类高水平学术活动,助力研究生学术成长与科研能力提升。
撰稿:李昕颖
编辑:蔡汝定老师
审核:刘海兰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