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研究生通知

    研究生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通知 >> 正文

    【学术讲座】达之(校长)讲堂第二讲:卢晓中教授开讲 《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人文向度》

    发布日期:2025-11-11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5年11月2日下午,由院校治理研究中心、教育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大湾区名人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达之学者创新团队协办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人文向度”学术讲座暨院校治理课题研讨会,在东校区工业中心605会议室成功举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邓文新、院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罗海鸥、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陈伟、副院长刘海兰、谢德新等领导出席,院校治理研究中心、达之教育创新团队及学院师生代表积极参与。活动由院校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刘海兰副院长主持。

    活动在第一项议程——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知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卢晓中教授的专题讲座中拉开帷幕。卢晓中教授指出当前大学制度存在“严重的人文缺失”,表现为功利化导向和“抓关键少数”的政策倾向。他指出,制度若只围着项目、论文数等可量化指标转,就会导致育人过程被边缘化,师生兴趣与想象力在刷分和排名中消磨;而将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帽子”人才和标签化学校,则会使大多数师生被制度性忽视,从而滋生“自甘平庸”的心态。

    针对这些问题,卢教授提出,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必须以人文主义为底层逻辑。他引用联合国《反思教育》报告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核心理念,强调教育应关注人的“潜能、尊严和可持续的幸福”。他认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制度都必须回答“技术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核心在于保障教师知情权、学生选择权、资源公平分配等基本价值。他呼吁,只有将这些“软”的价值追求固化为“硬”的制度安排,大学教育才能回到“育人”的原点。

    在构建路径上,卢教授提出了“有温度的竞合”这一生动概念,主张通过分类分层、差异化评价的制度设计,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校都能在各自赛道上动态发展,并建立成果共享机制。同时,他深刻指出,人文教育是教育强国的“灵魂工程”,它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方向问题,必须与科技教育协同推进,避免技术发展偏离人的需求。

    院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罗海鸥教授为本次讲座致辞,他对卢晓中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于大学治理和发展的引领性作用。随后,教育科学学院陈伟院长讲话,他结合学院的学科建设与育人实践,谈了聆听讲座的体会,并表示将积极思考如何将人文向度更深入地融入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制度建设中。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师生进行了热烈研讨,卢晓中教授就现代大学制度如何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何通过制度设计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等具体问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更深入的互动交流。

    最后,邓文新副校长作总结讲话。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并要求院校治理研究中心等相关机构认真消化吸收讲座精髓,将人文关怀的理念切实转化为推动我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行动。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也为我院校治理工作的深化与相关高水平课题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