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常保瑞

发布日期:2025-08-24    作者:     来源:     点击:


研究方向:教育心理、社会和文化心理.....

办公邮箱:490393043@qq.com


个人简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心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长期致力于教育心理、社会和文化心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和省级重点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近五年在《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36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译著1部。成果获评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论文类,均排名第一)。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Current Psychology》《BMC psychology》期刊通讯评审专家。


教育背景:

武汉大学博士学位(2014.09-2018.06,哲学心理学专业,全日制);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2004.09-2007.06,管理心理学专业,全日制)。


主讲课程:

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学与教的心理学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长思维影响学业投入的心理、神经机制及干预研究》(批准号:62467001),2025.01~2028.12,41.6万,主持(在研);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余香效应”研究》(批准号:24FSHB007),2024.12~2027.12,25万,主持(在研);

3.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西南民族地区老人老化问题研究》(批准号:20XJA190001) ,2020.03~2022.04,10万,主持(已结题);

4.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课题《人口老龄化视角下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助推机制研究》 (批准号:22ASH001),2022.10~2024.06,8万,主持(已结题);

5. 广西哲社自筹项目课题《后疫情时代”创伤经历对处境不利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20FSH005),2020.11~2022.06,自筹,主持(已结题);

6.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5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A类)《群际接触对中越边境地区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编号:2025A010),2025.01~2025.12,1万,主持(在研);

7. 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群际接触影响国家认同的心理机制及实验干预研究》(2022MJZD001),2022.3~2025.06,3万,主持(已结题);

8. 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成长思维融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024MSZ015), 2024.1~2025.12,2万(在研).

9. 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感知内卷对广西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双刃剑效应:成长型思维的风险补偿机制》(GXGJA202501),2025.05~2026.05,2万,主持(在研);


代表性科研成果:

1.2025年05月,论文获第18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级,二等奖,排名第一);

2.2022年11月,论文获第17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级,三等奖,排名第一);

3.2020年11月,论文获第1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级,二等奖,排名第一);


代表性论文:

1.《“末期效应”可以提升生育意愿吗?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效应分析》,心理科学,2022年12月(CSSCI源刊,一作);

2.《关爱自己,更关爱他人:自我同情的“利他”机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年5月(CSSCI 源刊,一作);

3. 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物质主义价值观和未来取向的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022年11月(CSSCI源刊,一作);

4.Awe Influences Prosocial Behavior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ough the Quiet Ego.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25, 26(2), https://doi.org/10.1007/s10902-024-00834-8, 2025年1月(SSCI,JCR-Q1,中科院top二区,通讯作者);

5.Residential mobility influences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lace attachment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w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25年7月Online(SSCI,JCR-Q1,中科院top二区,一作)


其他成果:

1.2023年6月,入选省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支持计划“拔尖人才”项目(第一期,2023.6-2026.6);

2.2024年1月,获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Chang Lab me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