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我院师生教育研究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2021年9月23日上午,职业教育教师学院“教育名家讲坛”特邀广州大学谢翌教授在东校区工业中心605会议室做了题为“学做课程: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程转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职业教育教师学院副院长刘海兰教授主持,部分教师及全体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开始前,副院长刘海兰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谢翌教授的学术经历、研究方向与主要学术成就,并代表全体师生感谢谢教授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开展讲座。
谢翌教授以“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转化”开篇,指出学科、专业、课程三者密不可分,其中最核心的是课程。他强调教育的中心是人,课程应该彰显出人的地位,课程一定不是一个静态的知识体系,而是诞生于与学生生命碰撞的那一刻。
谢翌教授开讲
讲座中,谢教授以“课程”为中心阐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第一,课程是一种生命成长的多路向通道。这种通道是生成的、开放的、不确定的、形态万千的,同时也是个性的、交往的、人本的和富于变化的。课程建设要从知识中心转为素养导向,应以“学科”为中心转化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第二,“做课程”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他指出新时期教师的使命应实现在不同的课程实施下的教师身份转换,并强调教学应实现从“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到“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的格局转变;第三,课程开发的理论与范式。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国化的课程开发范式包含五个步骤:目标的明确、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组织、课程实施的设计、课程评价的设计;第四,在“做中学”的课程设计理念下,教师要做到从“磨课”到“做课程”的范式与格局的转换,谢教授以日本小学的“打陀螺课程”和中国福建的“打陀螺课”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做课程;第五,课程理解与开发的范例分析,在实践中体会课程开发的应用。
讲座现场
在互动交流环节,谢教授让同学们对课程、教学与评价三者关系进行了思考与探讨,同学们积极踊跃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谢教授耐心倾听,最后以教育界中三者的“无连接”、“松散连接”、“紧密连接”和“完全连接”四种关系模型启发同学们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最后,刘海兰副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再次代表在座师生感谢谢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的精彩学术分享。
此次讲座就我国当前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课程改革方向提出了具体而有开创性的学术洞见,同学们深受启迪,表示要善于思考、大胆创新,进一步深入学习探究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
(撰稿:侯佳慧 审核:覃明)
讲座嘉宾简介:谢翌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担任过小学英语教师多年。硕士、博士先后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2006-2017年供职于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7年9月受聘为广州大学教授。先后担任江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现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被评为“赣鄱555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等各级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2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重点规划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0多项。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省教改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教育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2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