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新闻与公告

新闻与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与公告 >> 正文

教科院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讨论

发布日期:2018-10-18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今年全院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中,教科院党委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粤教师函〔2018〕87号)的要求,围绕“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这一主题,组织教师开展职业道德建设讨论会, 把本科教学大讨论与 进一步加强教科院师德师风、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结合起来,加快学院教育学一级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一、坚定“四个自信”和增强“四个意识”。组织教科院教职员工采取个人自学、分系集中学习与专题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站位,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政治意识、看齐意识)。

 二、围绕本科教学大讨论,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对教师进行职业师德进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牢固确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的办学理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地将本科教育放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来加以重视,而不仅仅是热闹一阵子,以会议来落实会议精神,以口号落实工作布置,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付出,甘守寂寞,时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真正潜心狠抓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高校教师崇尚教学、学生乐于学习的新风尚。陶红院长结合申报教育学一级学科的过程,组织教师参与这向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鼓励年轻教师要勇于担当,做师德的示范者。

三、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书记凌靖波对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提出要求:第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关键在于提高自身修养,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能力与师德师风素养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核心在于突出问题导向,切实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治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促进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选树典型引领风尚,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选树一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发现、挖掘、表彰身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师德先进个人及事迹,树立师德典型,将师德建设引向深入。

四、利用教科院朱姝老师的先进事迹,树立师德典型。教科院党委利用朱姝老师进藏援教的事迹对全体老师进行师德教育。朱姝老师不计个人得失,不畏惧高原艰苦的环境,用实际行动响应政府“走进西藏,走向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主动申请带领10名学生参与广东省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项目,走进西藏林芝进行援藏教育工作。

朱姝老师说走进高原,她不惧高原气候的考验,她不惧工作的艰辛,而最担心的是如何带领学生团队在陌生的环境、高原气候、艰苦的条件下,发挥援藏团队的最大效应。她说带领的10个孩子,从未离家如此之远,而且来自不同的专业,走进高原支教,不仅要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考验,而要还要面临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这是一付沉甸甸的重担。来到西藏林芝,她学带领生遇到的第一道考验是高原反应,缺氧、气喘、血压高、心跳快,遇到干燥的天气会留鼻血,特别是失眠,夜晚3、4点左右才会慢慢入睡,但是她以坚强的毅力接受了来自雪域高原的考验。她说在雪域高原“身教不如言教,榜样的力量才能让学生心安,接受住考验”。朱姝老师顶住恶劣气候的不适反应,不仅在生活中关心安抚学生适应高原气候,而且走进课堂听课总结为学生传授教学工作经验,支教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展开,学生在她无言的安抚下开始适应高原的生活和教学。她带领的学生团队千里援藏,遇到的不仅仅是环境带来的考验,学生在援藏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更是她时刻关注的问题。

进入10月份,雪域高原进入降温季,入夜北风呼啸,温度在零下2-3度左右,街上空无人烟,每天晚上她都会去学生寝室清点人数,以确保学生的安全。一天学生夜晚11点左右,她依照惯例清点学生归寝情况,发现学前的苏晓玲同学并未回来,而且翻阅微信朋友圈发现学前专业的苏晓玲同学发了一条“只愿我的学生平安无事”的奇怪信息。发现这些情况后,她立刻不畏寒冷,来到学校值班室了解情况。却意外发现,苏晓琳同学班上的学生突发疾病,她两个小时前护送学生去了医院。更糟糕的情况是,苏晓玲同学的电话处于关机状态,她已失联1个多小时。朱姝老师当机立断,请来了熟悉西藏林芝环境的老教师,在深夜12点出发去寻找苏晓琳同学。来到日常就诊的西藏林芝人民医院,却被告知病人情况严重,已被转到山上的解放医院,她又在寒风中沿着颠簸的山路,再次踏上寻找的路途。最终,在解放军医院找到了安然无恙的苏晓琳同学。这是一个日常工作中的小插曲,但是这却显示了她对学生的拳拳爱护之心。

在管理学生日常教学生活外,她在教育信息化和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针对西藏林芝职业教育的现状,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在探索中教会学生,教师的工作不仅局限于讲台,而是多元化的。她带领学生团队,向林芝市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虚心求教,和援藏学生一起精心策划,几易其稿,终于在汽修、管理、学前三个专业,确定了有代表性的课程和主题,终于拍摄出了民族职业教育系列微课,为西藏职业教育微课的制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微课是“互联网+”时代的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她带领学生团队制作的微课,不仅为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增添了新内容,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创作的热情。在校生的罗布永忠、昌西拉姆、次仁扎西积极报名参加了微课《藏族儿歌》的制作,并惊喜的表示以后当他们成为幼儿园的教师,也会自己制作微课。意想不到的是,16学前的孩子扎西拉姆、德清卓嘎、白玛德吉、索朗曲珍在学校假期的情况下,也自动放弃外出游玩,参与了《手工折纸艺术》微课的制作,她们纷纷表示微课可以帮助她们学习,激起了她们的学习,也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奠定了信息化基础。目前,她已经拍摄完成了五部微课,还在和学生讨论下一系列微课的选题和制作。

在援藏支教期间 ,她还积极带领支教学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她带领学生组织开展了数次十九大学习活动,督促学生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促进边疆职业教育发展结合起来,将十九大精神落在实处,在林芝市职业教育学校的师生全体大会上收获了赞扬。朱姝老师在援藏期间,用爱与耐心灌溉高原,将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和工作经验带入雪域,终将绽放出最美的格桑花。目前,她带领的援藏团队事迹已被《广州日报》人物在线专版报道。当她看到学生援藏支教的事迹在《广州日报》上被大篇幅报到时,她开心的笑了,“学生是纯洁的画纸,教师是执笔的画家,教师只要用心,就能画出最美的画作。她说这是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她一定以教师的标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竭尽自己所能,帮扶西藏林芝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整治,把严格落实“六项责任制”作为推进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校园政治安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廉洁从教、崇尚高尚职业道德作为教育的有效渠道。

 今年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主题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把握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重点,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风廉政建设,党委要负起主体责任,要担负起监督责任。重点是要把握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构建抓早抓小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发挥校领导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为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干事创业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利用学校纪委发放的学习材料和身边的例子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示范,不要以身违纪,要有基本的职业操守。

 学院班子成员要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我们要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态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不止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警惕形式主义。

 最近,省纪委省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组向各高校通报了有关我省教育系统有关违规违纪案例,这些案例以活生生的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教科院党委将与全体教师签订以下责任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班子成员工作纪律》、《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落实廉政建设责任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干部教师落实意识形态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书》和《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管理的责任书》,仅仅考自觉来推进工作还不够,考道德约束违规违纪还不够,还是要靠制度来管理,靠道德与制度来管理,让党纪永远挺在前头,划好党纪这条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