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下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交流团由谢德新院长、唐敏主任、梁乐明老师、钟佳容老师带队41名本硕学生奔赴香港教育大学赛马会小学开展深度交流。赛马会小学张锦欣校长、罗金源副校长及教师团队热情接待,搭建起粤港基础教育交流互鉴的新平台。
校情共探:解码“附校 + 高校”协同育人模式
交流会上,张锦欣校长、罗金源副校长携教师团队对广师大交流团表示热烈欢迎并以“学校背景与学校特色”为主题致辞。在交流会上,张锦欣校长详细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该校作为香港教育大学的附属小学,于2002年建成,始终秉持“共享学教喜悦,尽展赤子潜能”的办学理念。罗金源副校长重点分享了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展示了学校与香港教育大学“高校-附小”深度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特色课程展示环节,校方以“文化传承 + 科技赋能”双轨模式为脉络,系统呈现教育创新实践:传统文化课程通过“文化认同培育”主题实践,将民俗手作、汉字解读等融入场景化教学;STEAM 教育则以编程游戏、AI 认知实验、清洁能源项目等跨学科案例,生动诠释“以特色课程为翼,科技赋能教育”的教学改革路径,为交流团解锁小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多维视角。

校园走访:沉浸式感受教育场景创新
会议分享后,交流团分层走访校园,深度体验多维教育场景。传统文化展厅内,学生创作的民俗手作、文化海报等作品,构建起文化传承微观生态;公共区域墙面,“价值观培育”“师幼互动”等主题实践成果,串联课堂内外育人闭环;STEAM教室中,编程游戏、AI 课程实践区,直观呈现跨学科学习的创新活力;多功能教室三面多媒体屏,曾在疫情期间保障“停课不停学”的智慧设计,生动诠释“科技赋能教学”的应用路径;图书馆内,立体图书与常规藏书交相辉映,传递阅读形式创新温度,让交流团沉浸式触摸教育创新的实践肌理。
走访结束,赛马会小学教师聚焦“人工智能教育”主题分享,剖析技术融入课堂的育人潜力,探讨智能工具与传统教学融合的边界,引发交流团对未来教学形态的深度思考,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注入新视角。

互鉴赋能:共绘大湾区教育融合新篇
活动最后,谢德新院长代表广师大向赛马会小学赠送纪念品,并对校方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交流活动为粤港两地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期待未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次交流活动为粤港两地教育工作者搭建了沟通平台,促进了两地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的互鉴共享,为深化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撰稿:吕玉琦等 初审:钟佳容 终审:谢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