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本科生通知

本科生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本科生通知 >> 正文

教育科学学院赴河源开展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调研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11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要求,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精神,助力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7月1日下午,河源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冲、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谢德新、钟佳容博士、吴嘉怡老师一行,前往河源市直属机关幼儿园与河源市第三小学,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调研活动。此次调研通过座谈交流、经验分享、问题研讨等形式,搭建起高校与基础教育深度对话平台,为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发展凝聚智慧。

幼儿园视角:以游戏为桥,筑牢衔接基础

在河源市直属机关幼儿园,调研团队与钟颖辉园长、廖琳静副园长及保教处、级组负责人展开热烈座谈。钟颖辉园长首先对广师大长期以来对河源学前教育的支持表示感谢,尤其对校方主动提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指导手册》、推动学术交流的举措给予高度认可。她提到,幼儿园始终将幼小衔接作为核心工作,通过“一日生活即课程”的理念,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大维度为儿童赋能。

座谈会上,幼儿园团队详细分享了创新实践:大班级在第二学期开展“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观摩小学升旗仪式、体验课堂形式,通过场景式学习帮助儿童建立对小学的积极认知;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融入衔接课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意识。大班级长李雪莲补充道,教师从小班开始便系统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专注力及自主管理能力,通过家园协同引导家长共同参与衔接准备。



谢德新结合幼小衔接的政策要求,指出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合教研、强化家园共育等,深入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在现实中,需要了解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什么困难、问题或者积累了哪些重要的经验做法。这次调研的目的就是来学习、了解情况,收集好的经验做法,以及对未来想做的工作进行规划。

针对教师提出的“学前教育法背景下如何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困惑,钟佳容指出,判断是否“小学化”应立足儿童发展水平,尊重个体兴趣与能力差异,在游戏化教学中自然渗透适宜性学习内容,并强调了幼小衔接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分享了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创新做法。


18743


小学实践:以系统衔接,破解过渡难题

同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河源市第三小学,与游玉文校长、张小燕副校长及骨干教师围绕衔接落地展开深度研讨。游玉文校长开篇对比了公私校衔接差异:私立校侧重环境营造,而公办校更注重“三大转型”——40分钟课堂规范适应、独立如厕等生活能力培养、每日2小时户外运动习惯养成。他特别强调,心理社交能力是衔接的核心,学校通过“情绪日记”矛盾调解游戏”等载体,帮助儿童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一线教师的创新做法引发调研团队关注。科组长林远心分享“分段教学法”:将课堂前20分钟用于核心知识精讲,穿插游戏调节注意力;推行“小老师帮扶制”,通过同伴互助降低新生适应压力。教务处主任张燕妮补充道,学校通过分层教学、一对一辅导帮助学习进度不同的儿童,借助社团活动增强学习自信,同时通过家长开放日、专题课堂构建家校共育体系。


1FEBC


谢德新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特别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对“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义。随后,谢德新向游玉文校长赠送《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指导手册》,为幼小衔接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案例参考。他指出,当前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仍需深入开展,在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联合教研、家园共育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常态化制度。


BE09E


钟佳容指出当前需破解“零起点教学冲突”“教学预设与生成失衡”等现实问题,建议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把握“群体教学与个体关注”的平衡。针对“幼小衔接”的问题,最好建立幼小教师互访机制,推动双向理解。

校地协同:以合作共赢,绘就发展蓝图

调研尾声,李冲副主任对两场活动给予高度肯定。他表示,河源市直属机关幼儿园的场景式体验、第三小学的系统化衔接体系,为高校研究提供了鲜活实践样本,接下来可通过学生见习、课题合作等形式推动资源共享。

此次调研不仅深入了解河源地区幼小衔接的实践经验,更搭建起“高校-幼儿园-小学”协同育人的桥梁。未来,学院将持续以学术研究支撑教育实践,与地方教育机构携手探索科学衔接路径,助力儿童平稳度过成长关键期,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撰稿:钟佳容     审核:谢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