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人才培养方案 >> 正文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4-03-22    作者:     来源:     点击:

专业负责人:章玉祉

点击下载: 2021级应用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  3、应用心理学202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师范类).pdf 3.应用心理学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师范类).pdf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东西北、服务全国,面向国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心理学学科知识及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中小学或中等职业学校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心理教师及具备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5年后达到的培养目标为:

目标1 师德高尚、热爱教育: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教师职业道德,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职业理想,热爱并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目标2 精于教学、善于育人:具备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技能、师范技能和信息化技术,能够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效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工作。在教学中充分落实德育为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通过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实现综合育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目标3 专业扎实、能力过硬:具有科学的心理学观念和系统的心理学学科体系知识,扎实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教学研究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相关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团体辅导以及文献检索、研究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

目标4 勤于反思、终身成长:具有自主发展与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主动适应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发展的需要,进行持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具有批判思维、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批判和反思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自身职业发展中的问题,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持续改进,能在持续学习中和问题解决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 【理想信念】有较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行动积极。在教学实践中,主动结合实际阐释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 【道德情操】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崇高的道德追求,将敬业爱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准则。以成为“四有”好老师为职业理想,在学习和实践中通过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实现道德追求。

1.3 【扎实学识】具备扎实的教师教育和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保持强烈的求知动机,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执行力,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不断更新和扩充教学和专业知识。

1.4 【仁爱之心】热爱教书育人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热爱学生,能够公正平等博爱地对待每个学生,善于从积极的视角发现学生优势,能够根据学生性格与能力特点实施因材施教。

2.教育情怀

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较强的从教意愿,对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意义和专业性有高度的认同。具有积极的职业情感,工作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 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2.1 【职业认同】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岗位有全面、清晰的认知,具有较强的职业和专业认同。乐于承担相应的职业角色和社会期望,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保持一致。

2.2 【职业情感】以教师为志业,具有积极的职业情感、端正的工作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热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能够在工作中体验到包含自我价值感、爱生感、责任感、乐业感、事业感、荣誉感与认同感等在内的积极职业情感。

2.3 【自身修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高的审美品位以及健康的心理和体质。在学习过程和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学习,不断持续提升自我修养。

2.4 【尊师爱生】尊重师长,尊重教师的劳动与付出,能够与教师正面、坦诚地交流相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信赖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利用自身心理专业优势,积极推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学科素养

掌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心理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与管理学、医学、人工智能等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心理学与心理咨询、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的人文及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1 【学科知识】系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了解的心理学的历史、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心理学研究和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心理学实证和相关的统计、测量技术;具备与心理学相关的各类人文与科学素养,自主发展,自我成长。

3.2 【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评估的方法以及心理咨询的实操技能;结合自身职业发展需要掌握企业心理服务的企业员工心理援助理论与实务、用户体验心理学及对接研究深造的专业英语、心理实验前沿技术等专业知识与能力。

3.3 【专业实践能力】能够将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的过程,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总结问题,提升心理学理论和实操水平。能够结合心理学的问题思维和研究技术,提炼有意义的研究问题,较高质量地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科学研究工作。

4.教学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针对中小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 【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并实时更新与时俱进,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规律;学习和掌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4.2 【教学技能】准确把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熟悉中小(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能够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具备较扎实的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具有准确的健康分析和评估能力,能运用师范生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

4.3 【教研实践】善于总结、提炼教育教学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能够运用科学研究思维和具体研究技术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设计,分析研究结果、获得研究结论。通过以研促教的形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4 【教学引导】以明确的育人目标为指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团体与个体心理辅导等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理解德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小(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基本途径和方法。掌握中小(中职)学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具有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体验。能够担任班主任工作,做好家校沟通, 具备开展班级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活动的能力。

5.1 【德育理论】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小学(中职)的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的本质和意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升自我道德修养。

5.2 【班级管理】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班级集体管理的策略与技能,具备班级管理与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或各类班级活动的能力,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良好效果。

5.3 【心理教育】具备深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良好的心理问题应对技能,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正确评估,能够结合不同问题的类型和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和辅导手段,因材施教,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6.综合育人

了解中小(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 【育人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理念;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引,真诚地对待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正向的教师期待引领学生挖掘自身潜力,促进全面发展。

6.2 【学科育人】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技能,能有效应对突发心理事件。学会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途径,潜移默化地将心育、德育、美育、体育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教授学生自觉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成为卓越师资奠定坚实基础。

6.3 【活动育人】理解活动育人的基本理念和实施方法,具备有意识地组织活动来教育人陪育人的能力。能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

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心理学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1 【学习意识】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备反思、创新、批判意识,能分析和解决中小学(中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7.2 【学会规划】更够将心理学专业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个人成长结合起来。了解专业领域理论前沿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规划自己的专业提升和职业发展。

7.3 【反思研究】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建立自觉反思、反省并积极改进的习惯。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发现提炼教育教学问题,能够运用相关研究技术,通过团队协作开展教育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 【共同体意识】理解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具有学习共同体意识和团队协助精神,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共同的活动并自觉维度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壮大。

8.2 【互助合作】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能够开放自己,乐于互助合作。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共情能力,与学习同伴进行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切磋交流中,能够真诚开放自我,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8.3 【沟通技能】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能够与领导、同事、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三、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

普通教育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毕业要求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1师德高尚热爱教育 培养目标2精于教学善于育人 培养目标3专业扎实能力过硬 培养目标4勤于反思终身成长
1.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

3.学科素养
4.教学能力
5.班级指导
6.综合育人

7.学会反思

8.沟通合作


四、核心与特色课程

核心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生理心理学

特色课程:箱庭疗法、潜意识图卡治疗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戏剧与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后现代短程心理咨询技术、EAP理论与实务、心理学高阶统计、心理实验前沿技术、心理类数字产品研发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教师教学技能实训、教师口语技能、三笔字训练、军事教育、劳动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

六、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普通本科专业标准学制4年。

在修业年限内修完本专业规定课程,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本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并且相关必修课程学分满足规定,方可准予毕业。达到毕业要求,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模块学时与学分分配(详细请查看附件)

八、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详细请查看附件)